承德小山村里走出个世界记忆大师
2000年的冬天,承德县三沟镇甲皮山村的山坡上,每天日出后都会出现一个男孩瘦瘦的身影。他手握镰刀,弯着腰,砍着柴,时而坐下身来望着山下,或是远方…… 此时,跟他同龄的孩子正坐在初中的课堂里。而他,却已经因厌学在家休学半年了。一向慈爱的父亲第一次跟他发了脾气,逼迫着他回到课堂。“你的出路只有一个,就是考大学,否则就一辈子在家割柴火!” 这个男孩,就是胡希胜。 几年后,他要感激父亲当时的决绝。因为,正是那份决绝,最终让他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重点大学——中国农业大学,来到了北京。 也正是在这所大学里,胡希胜找到了自己的梦想。 2006年底,中国脑力运动宣讲团到中国农业大学演讲,台上的记忆大师们展示了超越常人的记忆水平,让出于好奇走进教室的胡希胜完全震惊了。“如果不是亲眼所见,是不相信人的大脑是真的可以做到过目不忘的。” “我也要练就这样的记忆本领!”演讲完毕,胡希胜立即报名参加了他们的培训课程,并随后在他们的团队里做起了助教。尽管助教的工作只是整理材料,帮讲师整理课件,布置讲座现场等,但是,他觉得他离自己的梦想那么近,近得触手可及。 没有讲座的时候,胡希胜就自己开始练习。“人的大脑有个潜能,就是可以将图像的东西迅速并长久的记住,这个潜能只要接受足够的训练,每个人都是可以开发出来的。”遵循着这个道理,他慢慢摸到了门道。面对着“太阳、浩瀚的大海、阿拉法特……”等大量词语,他将词语联想成对应的画面,然后按照顺序记住:“远处,太阳出现在海平线上;近处,是一片浩瀚的大海;眼前,阿拉法特正在海滩上散步……”这样一来,抽象的词语就转化成了容易记住的画面。 人们都说,成功等于1%的天分加上99%的努力。 大四那年,为了能够专心练习,胡希胜在校外租了一间房子。那段岁月在他的记忆里永远也无法抹去。 那是一个不到5平方米的地下室,因为常年见不到阳光,屋里潮湿阴冷,时而散发出阵阵的霉味。夏天,屋里闷热得透不过气;冬天,屋里又寒冷得让人伸不出手。在季节感明显的地下室里,胡希胜过着分不清昼夜的日子,屋子里堆满了面包和泡面,一年的时间里,他已经分不清自己吃的是早饭、午饭、还是晚饭,也没有固定的吃饭时间,所有的安排都只遵循一个宗旨:饿了就吃、困了就睡,其它时间用来训练和学习。 很多次,他泡了方便面,转身又去学习。等到身体饿到透支,他摸摸疼痛的胃部,才想起来自己还没有吃饭。而这时,汤早已没了热气,面也因泡的太久,烂的几乎不用去嚼…… 废寝忘食的生活经历给胡希胜留下了几样东西:超凡的记忆力、坚韧的毅力,和难以改变的不规律的生物钟。
|
关键词:承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