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打通践行群众路线的“最后一公里”
编者按 日前,市委书记郑雪碧题为《全面打通践行群众路线的“最后一公里”》的署名文章在新华社2014年第21期《内参选编》刊发。该文提出,乡镇(街道)是中国社会治理的最基层,也是贯彻群众路线的“最后一公里”。落实党的方针政策在基层最难,人民内部矛盾在基层最多,群众呼声诉求在基层最强烈。如何解决好“最后一公里断头路”问题是搞好第二批教育实践活动必须认真面对且须彻底解决的现实问题。 《全面打通践行群众路线的“最后一公里”》一文紧密结合基层实际,从申博sunbet官网:如何深入实施“细胞工程”,自上而下打通党的政策落地的“断头路”;如何坚持推行“接访问政”制度,自下而上打通群众反映诉求的“断头路”;如何探索实践“村代会”治理模式,由内而外打通群众自我服务的“断头路”;如何全面开展“脱贫甩帽”行动,由外而内打通建设幸福乡村的“断头路”四个方面,全面而深刻地阐述了这一重大现实论题。 该文既是我市第二批教育实践活动经验的高度凝练,也是我市全面解决好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的行动指南。本报今全文转载,望全市各级、各部门认真学习贯彻落实。 乡镇(街道)以下是中国社会治理的最基层,也是贯彻群众路线的“最后一公里”。中国13亿多人口中的绝大多数,我党8000余万党员中的绝大多数,都生活和工作在这“最后一公里”。现实中,落实党的方针政策在基层最难,人民内部矛盾在基层最多,群众呼声诉求在基层最强烈,巩固党的执政根基在基层最关键。因此,在第二批教育实践活动中,解决好“最后一公里断头路”的问题,也最为迫切。 一、深入实施“细胞工程”,自上而下打通党的政策落地的“断头路”。 落实党的方针政策,从中央到省、市、县、乡,具有科学高效的执行机制,而从乡镇到普通群众环节,因缺乏有效的制约和激励手段,加之“一村管百事、一人对千人”的工作现状,往往容易出现“断头路”。这种“神经末梢梗阻”,轻则会影响党在群众心中的位置,重则邪教和各种反党反社会主义势力乘虚而入。 基于这种认识,承德从稳固基层执政的角度出发,深入实施“细胞工程”,围绕加强农村社区建设,积极探索“大社区、小网格”的治理模式。组织群众以15— 20户为单元,自愿结成互助组,推选优秀党员任组长,负责“解读党的政策、反馈群众诉求、调解邻里纠纷、组织生产互助”。在此基础上,逐级组建党小组、党支部、党总支,从而形成“流程式、全覆盖”工作模式,把农村“千根针、万条线”的工作,织成“一张网”、贯穿“一个纲”。 实施“细胞工程”,进一步强化了党对农村工作的领导和服务,把党的“神经末梢”延伸到每家每户,牢牢守住党的基层阵地;切实形成了党员与群众互相信任的良好氛围,解决了基层干部“心不落地”的问题;有效避免了无职党员宗旨淡化、功能退化的现象,使党的肌体细胞更加鲜活。 二、坚持推行“接访问政”制度,自下而上打通群众反映诉求的“断头路”。 群众来访是对党的最大信任,是送上门来的群众工作。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必须把来访群众当家人,把群众来信当家书,把群众诉求当家事。相反,如果诉求渠道不畅,就会使民愿变成民怨,甚至发展成民怒、民愤,演变成群体性事件。 基于这种认识,承德牢固树立“把信访为民功夫下在平时,把干部休息时间交给群众”的理念,推行了县(区)委书记、县(区)长周六“接访问政”制度,并且纵向延伸到每一级,横向拓展到每一天。一把手周六“接访问政”制度,搭建了“听民之意、纳民之谏、问民之需、解民之困”的有效平台,实践中取得了一举多得的效果:一是化解了一大批“钉子案”,全市信访总量大幅下降,新产生的矛盾也大大减少;二是征集了大量的宝贵建议;三是一把手与老百姓直接对话,进一步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四是有力地震慑了街痞村霸,发现有欺负老百姓现象,一把手亲自指挥“打痞除霸”,没人敢出面讲情护短,群众幸福安全感大大提高。 三、探索实践“村代会”治理模式,由内而外打通群众自我服务的“断头路”。 发展基层民主,是践行党的群众路线、依靠群众自身力量做好群众工作的重要途径。在联系贫困村时,为解决农村发展“内部有劲不会使、外部有劲使不上”问题,我们一起探索了“村代会”村务管理新机制。由村民自愿结组选出村民代表,组成代表团,并选举村支部书记任主任、村委会主任任常务副主任、“两委”班子其他成员和代表团团长任副主任,形成以村“两委”为中心、村民代表团为主体、村民与代表自愿结对为基础单元的民主管理机制。 “村代会”首先是实现了代表与村民间的“具体化对接”,切实解决了“谁代表我、我代表谁”的问题;其次是实现了村务管理的全方位阳光操作,杜绝了一些村干部“选举靠花钱、上任为捞钱”问题;再次是老百姓不但真正成为了本村发展的“设计师”“建筑师”“监理师”,唤醒了群众的创造力。在广泛推开“村代会”的同时,探索推行了“帮扶支部”模式。将本村在外创业能人、在职和离退休干部组织起来,按照“择优选任、回派原籍”的原则开展工作。“帮扶支部”充分发挥了乡情热、人情熟的优势,从而带动资金、技术、理念的全面“反哺”,用溯本归源的办法,让群众路线真正扎下根去。 四、全面开展“脱贫甩帽”行动,由外而内打通建设幸福乡村的“断头路”。 由于区位、历史等原因,承德对外开放较晚。至今,全市376万人口中,仍有近80万生活在贫困线以下。作为一名党的地方干部,每当想到困难群众的艰辛生活,都感到非常心酸和愧疚。 为此,我们把老百姓的“穷帽子”与干部的“官帽子”挂钩,探索欠发达地区与全国同步建成小康社会的绿色脱贫之路,大力培育食用菌、林果、蔬菜等特色优势产业,积极推动有机农业和休闲观光农业发展,成为了首都北京的绿色菜篮子、米袋子,两年实现了44万人稳定脱贫。 在此基础上,强力推进美丽幸福乡村建设。围绕农村城镇化、农业产业化、农民市民化,大力实施“农村面貌改造提升工程”。全市2486个行政村全部完成“四清”“五化”,416个重点村完成了民居改造。成功创建国家级环境优美乡镇14个、国家级生态村60个。努力让群众在美丽如画的田园风光中,过上富裕殷实的小康生活,让党的群众路线在农村这片沃土中绽放最美花朵。 |
关键词:群众路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