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碗喉吻润,二碗破孤闷。三碗搜枯肠,惟有文字五千卷。四碗发轻汗,平生不平事,尽向毛孔散。五碗肌骨清,六碗通仙灵。七碗吃不得也,唯觉两腋习习清风生。”中国自古就有品茶文化,唐代诗人卢仝描绘的品茶意境,更是妙不可言。喝茶健康益处多,但想泡一杯好茶,需要讲究一些技巧。《生命时报》为此特邀浙江大学茶叶研究所所长、浙江省茶叶学会副理事长王岳飞为大家讲解。
用好器。器为茶之父,茶具的选用要与所泡的茶叶相适应。绿茶、黄茶、白茶一般适合用玻璃杯或盖碗来泡,泡茶时可以观察到茶叶在水中缓缓舒展、游动、变幻。乌龙茶、普洱茶、红茶则适合壶泡或盖碗泡。
煮好水。茶性必发于水。泡茶之水,通常要急火快煮,水沸即离火,不宜长时间千烧万滚,否则会影响茶叶风味。那种一直把水壶放在炉上反复烧的水并不适合沏茶。
把握茶水比。一般来说,茶水的比例随茶叶的种类及饮茶者对茶汤浓淡喜好等有所不同。绿茶、红茶、黄茶、花茶等的茶水比大多为1:50,即1克茶叶配50毫升水,泡开后茶叶大概占到杯子容量的1/4。嫩茶、高档茶、粗茶、乌龙茶、黑茶等的茶叶用量一般要多一些。例如,安吉白茶、太平猴魁等茶多酚含量低的绿茶,茶水比建议在1:33;白茶作为中国茶类中的珍品,多为芽头,味道清淡,茶水比最好在1:20至1:25;乌龙茶的茶水比例为1:15左右;黑茶的茶水比为1:50至1:30。
水温适度。绿茶、黄茶等较为鲜嫩的茶,建议用80℃(指水烧开后再冷却)左右的水,不能用100℃的沸水冲泡,否则茶芽会被闷熟,泡出的茶汤黄浊,滋味较苦,维生素也被大量破坏,即俗话说的 “熟汤失味”。泡饮各种花茶、红茶、乌龙茶和黑茶时,则要用100℃的沸水冲泡,如果水温太低,渗透性不够,茶中有效成分浸出较少,茶味也难以挥发,显得淡薄。
冲泡适时。绿茶,红茶、黄茶、茉莉花茶的冲泡时间,通常为2~3分钟,当茶汤为茶杯1/3时就要及时续水。白茶、乌龙茶等适合用盖碗泡的茶,首先需要浸润泡,用旋转手法冲水,第一泡时间约1分钟,后续第二、三、四泡再依次延长冲泡时间,约1分15秒、1分40秒、2分15秒。普洱茶等黑茶,一般用大壶闷泡法,视汤色的透明度,可进行1~3次的温润泡(注水入壶随即倒掉)。然后冲泡至茶汤清澈呈葡萄酒色时,即可分茶品饮。总之,冲泡时间一般以个人喝茶的浓淡来控制,但不建议长时间浸泡,推荐用“茶水分离”的方法冲泡茶叶。
次数合理。绿茶、红茶、白茶、黄茶通常冲泡3次即可换茶,也可依个人口味做调整。乌龙茶可冲泡4~5次,有些乌龙茶可冲泡9~10次,这跟投茶量、冲泡时间有关。普洱茶味道浓郁,冲泡次数一般由个人口味决定。
喝茶有五宜五忌
糖尿病患者宜多饮茶。饮茶有止渴、增强体力、降低血糖的功效。糖尿病患者宜饮绿茶,茶量可增加一些,一日内数次泡饮都行。
早起宜喝杯淡茶补水。经过一昼夜的新陈代谢,人体消耗大量的水分,血液黏稠度大。饮一杯淡茶,不仅可补充水分,还可稀释血液,降低血压。但要注意不要喝太多,否则会冲淡胃液,影响早餐食物的消化。
腹泻时宜多饮茶。腹泻易使人脱水,多饮一些茶,茶多酚可刺激胃黏膜,使其对水分的吸收比单纯喝白开水要快,茶多酚还能杀菌止痢。
出大汗后宜饮茶。这时饮茶能很快补充人体所需水分,加速排泄体内废物,减轻肌肉酸痛,逐步消除疲劳。
吃油腻、太咸的食物后宜饮茶。茶汁会和脂肪类食物形成乳浊液,有利于加快排入肠道,使胃部舒畅。吃太咸,易造成血压上升,应尽快饮茶利尿,排出盐分。
忌空腹饮浓茶。空腹饮浓茶时,胃酸会被冲淡,抑制胃液分泌,妨碍消化,甚至会引起心悸、头痛、胃部不适、眼花、心烦等“茶醉”现象,并影响对蛋白质的吸收,还会引起胃黏膜炎。
忌睡前饮茶。茶会使精神兴奋,可能影响睡眠。茶还有利尿作用,睡前饮茶容易夜间尿频,影响睡眠质量。
忌饮隔夜茶。茶水放久,维生素丢失,还易发馊变质,危害健康。
忌醉酒后饮茶。茶叶有兴奋神经中枢的作用,醉酒后喝浓茶会加重心脏负担。饮茶有利尿作用,使酒精中有毒的醛尚未分解就从肾脏排出,从而加重肾脏负担。
忌用茶水送药。茶叶中的鞣质、茶碱可与某些药物发生化学反应,因此不宜用茶水送药,尤其是金属制剂药和一些中草药。一般建议服药1~2小时后再饮茶。
(本报记者 任琳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