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5月6日,英国首先确诊今年以来首例猴痘病例以来,猴痘病毒已波及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十余个国家。据世卫组织介绍,部分猴痘病毒的病死率可能达10%。
目前,圣湘生物、达安基因等多家上市公司宣布,已储备猴痘病毒核酸检测试剂盒。与此同时,“猴痘概念股”在周五出现异动,之江生物一度冲击“20CM”涨停板。
美国采购数百万剂疫苗
世界卫生组织数据显示,截至5月21日,12个非猴痘流行国家已报告92例猴痘确诊病例和28例疑似病例。同时,世卫组织警告称,猴痘病毒已经在社区隐匿传播,今后感染人数可能进一步增加。
值得注意的是,部分猴痘病毒的致死率较高,且暂时没有特效治疗方法。据世卫组织介绍,猴痘病毒分为西非进化支、刚果盆地进化支。其中,西非分支的猴痘病毒病死率较低,约为1%,而刚果盆地分支的病死率可能达10%。
世卫组织介绍,猴痘病毒感染症状与天花相似,但临床严重程度较轻。潜伏期通常为6至13天,可能长达21天。发病初期症状包括发热、头痛、淋巴结肿大、肌肉酸痛、重度疲乏等,其中淋巴结肿大有助于将猴痘和天花区别开。发热几天后发展为面部和身体其他部位大面积皮疹,并可能导致继发性感染、支气管肺炎、败血症等。
世卫组织数据显示,天花疫苗对猴痘病毒的有效率达到85%。
5月21日,据媒体报道,美国报告今年第一例人感染猴痘病毒病例后,美国卫生部门已经订购了价值1.19亿美元的数百万剂猴痘疫苗。
病毒性人畜共患病
猴痘病毒到底是什么?它又从哪里来?
公开资料显示,猴痘是一种病毒性人畜共患病,其病原体猴痘病毒是一种DNA(脱氧核糖核酸)病毒,属于痘病毒科正痘病毒属,与在人类历史上曾肆虐数千年的天花病毒是“近亲”。猴痘病毒于1958年被首次发现,当时一组用于研究的猴子中出现“痘状”传染病,因此得名。自世界卫生组织1980年宣布人类彻底消灭天花以来,猴痘病毒已成为对公共卫生影响最大的正痘病毒。
世卫组织网站19日更新资料显示,尽管猴痘病毒在猴子体内首次被确认,但啮齿动物最有可能是其天然宿主。在非洲,已发现松鼠、冈比亚鼠、不同种类的猴子等动物都可能感染猴痘病毒。
1970年,刚果(金)发现首例人感染猴痘病例,随后,猴痘病毒在非洲大陆其他地区出现。2003年,首例非洲大陆之外的猴痘疫情发生在美国,累计数十人感染,传染源可追溯至从加纳运到美国的冈比亚鼠和睡鼠。
直接接触受感染动物的血液、体液、皮肤或黏膜损伤部位等,可能导致猴痘病毒从动物传播给人类。食用烹饪不当的感染动物也是“动物传人”的风险因素。一般来说,猴痘病毒在人际间传播并不常见。人际传播途径包括密切接触感染者的呼吸道分泌物、皮肤损伤部位或被污染物品等,通常需要更长时间面对面才能发生呼吸道飞沫传播。此外,猴痘病毒可能经由胎盘或生产期间的密切接触发生母婴传播。
世卫组织强调,为降低感染风险,在猴痘病毒流行地区应避免与野生动物接触,特别是避免在无防护情况下接触患病或死亡动物的肉、血液或其他部位,食用肉类必须彻底煮熟。
已有猴痘检测试剂盒储备
猴痘病毒在全球多国蔓延后,不少上市公司开启了猴痘病毒检测试剂盒的储备工作。
5月22日,圣湘生物通过官方微信发布消息,公司科研产品中已储备猴痘病毒核酸检测试剂盒(PCR-荧光探针法),适用于对猴痘病毒感染引起相关疾病的快速诊断,并且兼容荧光PCR平台及圣湘生物POCT平台,可在目前已构建完善的新冠核酸检测平台上快速应用。
同时,圣湘生物相关负责人介绍,圣湘的猴痘试剂在POCT仪器上最快8分钟可检出,常规PCR仪器上可实现30分钟内完成96个样本检测。目前,公司正在积极推进该产品的海外注册工作。
此外,硕世生物官网显示,公司拥有猴痘病毒核酸检测试剂盒(荧光PCR法),货号为JC70115,但该款产品目前并没有取得注册证;达安基因也在互动平台表示,公司有猴痘病毒相关科研产品储备,但目前暂无相关获证试剂。
不过,某生物制药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国内还没有商用的猴痘检测试剂盒,现在公布的公司都是技术储备类的,是供应给疾控部门或者实验室的。如果要实现商用,还有流程要走。但需要商用的话,这个流程也很快。”
A股市场上,“猴痘概念股”在周五出现异动。5月20日,之江生物一度触及涨停,达安基因、*ST科华、硕世生物等检测诊断概念股也跟随大涨。
近日,有投资者在上证e互动平台向之江生物发问:公司是否有猴痘病毒核酸测定试剂盒(荧光PCR法)?该试剂盒是否通过了欧盟CE认证?
5月22日晚,据之江生物官微消息,之江生物已有的CE注册产品—猴痘病毒核酸测定试剂盒(荧光PCR法)。通过特异性荧光法测定猴痘病毒的基因片段,可准确鉴别猴痘病毒,助力相关疾病的精准诊断与防控。该试剂操作简便、可搭配之江生物AutraMic全自动核酸检测平台,全自动完成猴痘病毒的快速、全自动诊断。(来源:中国证券报 记者 段芳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