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职教先行。
职业教育在开发农村人力资源、加强农村思想道德建设、丰富乡村文化生活、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中起着不可替代的基础性作用。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涉农职业教育,多次提出发展面向乡村振兴的职业教育。但在实际发展中,涉农职业教育还面临诸多瓶颈,需要统筹考虑破解难题。
找瓶颈:农民素质偏低、育训模式陈旧
现代设施农业需要一批受过良好教育,能够熟练使用先进农机,适应现代乡村新产业、新业态,能够快速使用搜索设备,掌握现代学习技能的高素质农民。但据2020年第七次人口普查的统计数据分析,我国现有16-60岁劳动年龄总人口8.9亿人,平均受教育年限为10.63年,其中乡村地区平均受教育年限为8.99年。全国25岁及以上人口总数约10.1亿人,平均受教育年限为9.46年,而乡村地区25岁及以上人口受教育年限为7.78,低于平均受教育年限1.68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课题“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养重大问题研究”发现,早在1975年日本农业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已达11.7年,大体相当于我国高中毕业程度;荷兰农民大部分是高级中等专业农校毕业,而且每年还有将近20%的从业农民进入各类职业学校接受继续教育;到20世纪90年代,美国许多农场主已拥有硕士或博士学位,美国农民的平均受教育年限已达到12年。而“七普”数据表明我国农民受教育水平远低于发达国家同类水平,农民群体整体文化素质偏低,长期将会阻碍我国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水平。
值得注意的是,当前我国农村职业教育与培训内容还在一定程度上存在与生产实践脱离,实训基地条件差,时间安排、教师教学方法和水平不能贴合农民习惯等问题,致使农民学习获得感和满足感偏低。职业教育培训模式与乡村振兴需求的契合度不够,现代农业生产亟需复合型、全科式的“三农”人才,职业教育的学科、专业设置都需要做出相应调整,现有课程、培训方案对乡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缺乏长效支撑,对大量涌现的乡村新产业、新业态,存在人才培养的“滞后”效应。职业教育师资质量较难适应现代农业产业发展,“双师型”教师比例偏低,难以满足教学和培训的实际需求。据统计,2021年全国开设农业类专业职业院校有专任教师10.9万人,其中“双师型”教师4.8万人,占比43.8%,根据教育部等四部门联合印发的《深化新时代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改革实施方案》要求,到2022年,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占专业课教师的比例超过一半,而涉农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占专业课教师的比例尚未过半。
相比于城市,农村缺乏吸引青年人回乡从事农业生产的条件,交通、宽带网络、文化娱乐等诸多方面均与中心城市有较大差距,农村人居环境亟待提升。同时,农村家庭一直期待孩子借助教育离开艰苦的乡村环境,在社会大环境的影响下,学生的返乡意愿较低,涉农专业对乡村振兴的人才支撑力严重不足。这些问题反映在涉农职业院校,则导致招生数量少,占比低,一项涉农院校的抽样调查数据显示,54%的学生认为农业农村工作没有发展前途,46%的学生认为福利待遇不好,40%的学生认为工作环境艰苦;农业院校86%的毕业生希望进入地级以上城市就业。一些学生进入学校时选择了涉农专业,后又通过转专业、升学等方式离开涉农专业,乡村振兴相关岗位人才“招不来”“留不住”。
补短板:加强乡村主要劳动力培训
针对农村生产生活面临的农民素质偏低、职业吸引力不足、育训模式陈旧等问题,可以将乡村主要劳动力培训作为乡村人才储备的突破口,以职业教育作为乡村振兴的人才“加油站”,补齐乡村振兴的突出短板。
一是开展农村创业带头人培育行动,支持更多农村劳动人口接受继续教育、参与能力提升项目。大批返乡农民、农民工、退役军人等人群逐渐成为扎根农村、驻守农业的主力军,可以建立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支持更多农村劳动人口接受继续教育参与能力提升项目。二是实施高职涉农专业扩招计划,主要吸收45岁以下农民、农民工、退役军人到高职院校学习,也可推动地方申博体育在线:加快发展面向农村职业教育的法规落地实施。以高中阶段为主,按照农学结合、弹性学制的方式招收更多农民、农民工、退役军人等就地就近就读县域职业学校(技工学校)。
为更好地提升劳动力质量,推进教育公平,需要重视中等职业学校和农村成人文化技术学校在提升受教育水平中的作用,将职业教育作为推进乡村人才、产业振兴的重要引擎。建议建立多部门联动、地方政府为主的乡村人才需求共享机制,把职业院校作为乡村人才供给的重要基地,把农业生产经营人才、农村二、三产业发展人才、乡村公共服务人才、乡村治理人才、农业农村科技人才等需求常态化共享到职业院校,完善供需对接、精准匹配、动态调整的乡村人才培养机制。加大返乡人员培训力度,指导涉农职业院校、农广校、成人文化技术学校等围绕现代农业发展和行业企业需求,依托各类技能培训平台,开发适合返乡人员的技术技能培训课程,开展就业创业培训。
此外,畅通职业教育实用人才返乡就业创业的路径同样重要。一方面,可由县委县政府牵头,各专业部门提出用人需求,由职业教育与培训机构统一组织实施培训。支持县域中等职业学校根据当地发展需要试办社区学院。另一方面,由组织部门牵头,相关部门提出专业岗位需求,明确乡村管理、服务岗位人才的学历要求和待遇。实施以“定岗定编”就业为导向的就业鼓励政策,务必确保预留的相关岗位与专业要求、服务年限和待遇相匹配。同时,增强职业教育乡村人才需求预测能力,在结合本地乡村人才需求数量和结构的基础上,及时掌握乡村人才供求缺口情况,引导院校动态调整优化人才培养类型、结构和规模,为更好满足乡村人才需求贡献教育力量。(来源:人民网)